峰會期間,包括廈門國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全駿達實業有限公司和瑞茂通供應鏈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瑞茂通”)全資控股子公司及參股公司等在內的14家企業,與來自印尼、澳大利亞、俄羅斯、蒙古等多個國家的外商和國內知名企業舉行簽約儀式,部分煤炭進出口企業現場簽訂了2020年度煤炭購銷合同,從國際市場采購煤炭總計8220萬噸。
在此次簽約的企業中,瑞茂通全資子公司及其參股公司與來自印尼、澳大利亞、俄羅斯、蒙古等多個國家的外商簽約,從國際市場采購煤炭約3500萬噸。多位瑞茂通全資控股子公司及參股企業簽約代表對記者表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煤炭資源豐富,開發和利用潛力巨大,對國內煤企來說也是國際合作的新平臺。
目前,中國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市場,并由煤炭出口大國成為煤炭凈進口國,每年2億-3億噸的煤炭進口規模,對于印尼、澳大利亞、蒙古、俄羅斯等煤炭出口國而言,也是重要的煤炭消費區,是國際貿易平衡的重要內容。
易煤研究院院長張飛龍介紹,進口煤的穩定進入不僅有利于改善東南沿海地區的煤炭供應結構,尤其在旺季及“西煤東送”鐵路檢修時期,緩解了鐵路的運輸壓力,同時還有利于降低國內煤炭資源的消耗,相對提高煤炭的保障度。
而為了進一步強化話語權,會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中國煤炭運銷協會首次發布中國動力煤進口到岸價格指數(China Import Coal Price Index,簡稱CICI),填補了我國動力煤進口市場缺乏綜合指標體系的空白。
CICI主要是由華東、華南地區5500K、3800K、4500K指數構成,由中國煤炭運銷協會煤炭進出口專業委員會編制,將為進口煤貿易提供定價參考。
“價格是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晴雨表,雖然目前我國動力煤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價格指數體系,但是在進口價格指數方面還較為薄弱。”張飛龍指出,此前中國動力煤進口定價都是參考FOB或是更早的CFR,此次CICI指數的發布,更好地反映了中國進口煤炭的交易價格水平以及變動趨勢,為中國動力煤進口市場提供了定價的參照標準,填補了空白,而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向世界傳遞出在進口動力煤上中國具有定價話語權的強音。
而除了買買買,煤炭企業與國外企業的合作,還拓展到煤化工領域。
在進博會期間,徐州礦務集團有限公司就與全球領先的工業氣體與工程公司林德,簽訂煤化工項目合作意向協議。
據了解,林德工程與徐州礦務集團的簽約合作,主要聚焦在煤化工工藝設計、設備和技術服務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林德強大的工程能力和完整的工業裝置目錄,可為徐礦提供煤化工所需的一體化解決方案,涵蓋從空氣分離、低溫甲醇洗、合成氣深冷分離、變壓吸附、以及烯烴合成裝置,到單元設備如繞管式換熱器、焚燒爐、轉換爐,乃至尾氣處理和CO2燃燒捕捉等技術,為其實現效益最大化。
中國是林德戰略發展的重要板塊,也是林德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在進博會期間,林德與相關中國企業的簽約項目也進一步體現了林德對中國投資的巨大力度和持續意愿。
林德大中華區總裁方世文對記者表示,未來相當長時期,煤炭仍將是中國的主要能源,林德將繼續加強傳統產業的開拓,如能源、石化、冶金等,同時也將進一步關注中國新興的高端智能和綠色能源產業,如電子、智能制造、氫能源等,公司在氫氣的生產、運輸、存儲和壓縮等環節擁有領先的技術和工程力量,在氫能的供應上具有高安全性、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等優勢。
在本次進博會上,林德就展出了多個全球領先的技術和裝置,如針對氫動力行業的數個全球領先的關鍵技術和設備——能夠提供壓縮能力90兆帕的離子壓縮機IC 90、配置液氫泵的加氫站CP 3.0、加氫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