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智能化是煤炭工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技術支撐。
近年來,河南能源持續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將“智慧能化”列為重點建設項目,大力實施煤礦智能化建設,為企業改革重生、高質量發展造勢賦能。截至目前,河南能源已高標準建成省級智能化示范礦6對、智能化工作面26個、智能化掘進工作面22個,入選國家級首批智能化示范礦4對,實現河南省首個礦用TBM入井安裝,煤礦智能化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瞄準前沿技術, 持續創新不停步
“在礦上干了這么多年,從來沒有想到采煤也能這么輕松。”在永煤新橋煤礦明亮的調度室里,身著西裝的智能化建設小組技術主辦陳贊手握操控柄,對記者說道。只見他動動手指,屏幕上,500米深處的采煤機隨之轉動,割煤、推溜、移架、傳送,滾滾“烏金”便奔流而來,一切如行云流水,井然有序。
作為全省首座5G+智慧煤礦,新橋煤礦率先實現了5G網絡井上井下全覆蓋與多業務接入,實踐中實現了5G+無人機高空巡檢、5G+電機車無人駕駛、5G+智能監控、5G+機器人智能巡檢、5G+智能采煤等場景應用,“新橋煤礦5G+智慧礦山:在新時代、新機遇的歷史契機下,如何讓煤炭生產更加安全、智能、高效”項目還榮獲了由國家工信部主辦的全國第四屆“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智慧能源專題賽一等獎……
5G技術的出現,為智慧礦山建設提供了便捷方案。
在前沿技術的應用上,集團公司一直在進行更多選擇和嘗試。
今年6月7日,集團公司聯合華為舉辦了全國首個F5G礦山商用發布會,宣布永煤陳四樓煤礦F5G項目正式商用部署,這是全國首個正式投入使用的F5G礦山。
如果說,5G是天上的一張網,那么F5G便是地上的一張網。
陳四樓煤礦調度室副主任景旭東告訴記者,此次采用的F5G全光工業網方案基于工業光環網技術,具有大帶寬、確定性低時延和高可靠性的特點,針對井下場景,從架構、協議和工藝三個方面進行創新,具有電氣、業務、部署和維護四大安全特點,提升了井下通信網絡的本質安全水平。
一個是全省首座5G+智慧煤礦,一個是全國首個正式投入使用的F5G礦山,從全省到全國,集團公司在智能化建設上始終走在了前列。
截至目前,集團公司高標準建成省級智能化示范礦6對,入選國家級首批智能化示范礦4對,實現河南省首個礦用TBM入井安裝,集團公司總部及其二級、三級單位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均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和階段性成績。目前,河南能源集團智能管控平臺已完成243個自動化子系統的集成接入,在煤炭企業集團級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項目獲得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堅持立足實際,破解難題促發展
近年來,集團公司煤礦智能化建設高歌猛進,部分原因是為了讓礦井更好地應對自然災害并發的實際,確保實現安全生產,做到“少人則安、無人則安”。
資料顯示,集團公司現有正常生產建設礦井56處,其中,煤與瓦斯突出礦井和“鄰突非突”礦井38處,數量和產能分別占到67%和60%。另外,還有Ⅰ、Ⅱ類自然發火礦井13對,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極復雜礦井14對,沖擊地壓礦井3對,多對礦井存在多種災害并存耦合的現象。
以義煤公司為例,該公司礦井災害多樣復雜、一線勞動用工緊張,尤其是耿村煤礦、常村煤礦、千秋煤礦沖擊地壓嚴重,一直掣肘著義煤公司的安全健康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全面開啟煤礦智慧化建設已是箭在弦上、刻不容緩。
集團公司啟動“智慧能化”項目建設以來,義煤公司便以主力礦井耿村煤礦作為煤礦智能化建設試點礦井,積極開展智能化工作面建設,先后建成了13230、13200兩個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實現了以采煤機記憶截割、支架自動跟機移架、自動放煤為主,人工干預為輔,工作面主要設備“一鍵啟停”的智能化開采模式。生產班作業人數也由14人減到9人,真正實現了減員提效。
耿村煤礦智能化采煤工作面的成功建設,對推進智能化礦山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有力推動了義煤公司煤炭開采從機械化邁向自動化、智能化。
集團公司能源事業部高級經理任永強告訴記者,按照一礦一策、以點帶面的思路,集團公司還以永煤車集煤礦為試點,建設中厚煤層智能化工作面;以焦煤趙固二礦等為試點,建設大采高一次采全高智能化工作面等,形成了覆蓋厚薄多種煤層、多種開采工藝、復雜災害條件下的智能化采煤示范模式。
據了解,截至目前,集團公司已累計建成并通過省級智能化驗收智能化工作面26個、智能化掘進工作面22個,平均優化26人/面,另外111個泵房、235個變電所、288部主煤流皮帶系統、60個壓風機房均實現遠程監測監控、無人值守、走崗管理,65部主副井提升機、96部主通風機實現了遠程在線監測,合崗分流3833人。
同時,集團公司還積極與省工信廳、省財政廳溝通,堅持用足政策,推動企業、職工“雙受益”。
“目前,集團公司向省政府申報的煤礦智能化改造獎補資金前兩批8980萬元已到賬,全年總預計申請智能化獎補資金1.64億元。”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能源管理公司總經理賈明魁介紹道。
緊扣政策導向,謀劃總體布局
“加快組織實施,中央和省屬企業煤礦能上全上,率先建成一批效果突出、帶動性強的智能化示范礦井。”1月8日,全國礦山安全生產工作會議對智能化礦井建設作了強調。
1月7日,省政府下發《河南省煤礦智能化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提出以煤礦開采少人無人、安全高效為目標,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煤炭行業全面深度融合。
兩個月后,集團公司下發《河南能源煤礦智能化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并列出了規劃表,制定了任務書、路線圖。明確要求,到2023年底,累計建成11對以上智能化示范煤礦,60個以上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和70個以上智能化掘進工作面。
與此同時,集團公司還將煤礦智能化改造列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41項重大事項之一,由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趙廷釗掛帥,并建立各部門協同推進工作機制,上下聯動、協同高效推進。
為確保煤礦智能化建設工作按要求高標準、高質量全面完成,集團公司還特別提出要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將重點建設任務完成情況作為“硬指標”,按照重點培育、全面推行、鞏固提升三個階段,有序推進智能化建設。
據介紹,集團公司為充分激勵有功人員,每建成1個智能化工作面獎勵50萬元,每建成1個智能化掘進工作面獎勵15萬元,每轉移使用一個智能工作面獎勵3萬元。
礦井走智能化發展道路,要有強有力的裝備保障,更要有高素質的人才支撐。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與智能化建設資金不足相比,智能化技術控制專業人才的不足,才是礦井智能化建設的最大障礙。
面對智能化人才短缺的問題,2021年,集團公司印發的機電運輸暨電力發展工作要點中,明確要求加強智能化專業維保隊伍建設,配齊自動化、信息化專業的管理和技術人員,保障已建成的智能化煤礦各系統、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的正常運行。
為此,焦煤趙固二礦成立了智能化綜采人才孵化基地,制訂了培訓計劃,每周二、周五組織人員進行集中培訓,開展“知識+技能”教育,積極推行導師帶徒。第一批接受培訓的職工王利光已走上了班組長的管理崗位;第二批培養出來的職工白紅旗、郭學武,于今年3月被趙固二礦安排到寶雨山礦參加智能化綜采工作面建設;4月7日,集團公司也緊鑼密鼓地在河南理工大學舉辦了智能化技術培訓班,4期共160名學員走進課堂學習智能化操控和系統維護技術。現如今,他們都已走上了一線操作崗位,成為煤礦智能化“專業化+技能型”復合型人才。
今年8月,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公布第一批煤礦智能化專家的公告》。任永強和貴州公司的聶建華兩人分別入選煤礦智能化建設管理、選采掘智能化專家庫。
“當前,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已然成為各界共識,同時也成為企業未來發展的核心戰略和總抓手。作為河南省最大的國有能源企業,我們將智能礦山建設作為厚植煤炭產業發展優勢、應對變革挑戰、重構產業模式、贏得發展先機的重要戰略舉措。我們將全力落實好《河南能源化工集團煤礦智能化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力爭到2023年全面建成智能礦山,成為煤炭行業智能化開采的示范者和引領者。”趙廷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