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蒙古、山西、陜西持續加大保供力度,對增產保供煤礦“開綠燈”。
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10月7日發布《關于加快釋放部分煤礦產能的緊急通知》,要求列入國家具備核增潛力名單的72處煤礦,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可臨時按照擬核增后的產能組織生產,核增產能將超9800萬噸/年。72處煤礦有7處為央企煤礦,其余非央企煤礦可在主管部門指導下,參照相關要求辦理各項手續,預計在10月底前獲得批復。
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相關人員表示,目前增產措施是臨時的,相關煤礦可按照核增后的年產能按月平均分配組織生產,但相關煤礦可按照核增手續進行申請,獲得批復后,將轉為永久產能。
山西省煤電油氣運協調保障領導小組綜合辦公室近日發布通知,將51座今年1至8月已完成全年產量的煤礦列入保供煤礦,四季度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可組織正常生產。另外,將山西今年擬核增產能的98座煤礦列入保供煤礦名單,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四季度可按照擬核增產能組織生產。51座煤礦四季度產量預計增加2065萬噸。98座擬核增產能煤礦凈增產能將達5530萬噸/年,四季度增加產量預計達802.5萬噸。
陜西榆林相關部門也發出通知,明確了榆林有2662萬噸的煤炭中長期保供任務,涉及榆陽區、橫山區、神木市、府谷縣4個重點產煤縣區。
榆林有關方面要求,納入保供范圍的煤炭企業,要嚴格落實國家保供穩價政策要求,在確保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增產保供,全力保障發電、供熱用煤。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履行保供任務,一經發現,將采取通報、納入失信企業名單、不予核增產能等懲戒措施。
內蒙古鄂爾多斯最新的煤炭生產數據顯示,進入10月,當地煤礦日產量始終維持在209萬噸以上,個別天數達220萬噸,與前幾個月不足180萬噸的日生產水平相比,增產勢頭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