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聯近日在京發布的《2021年上半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3.9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2%;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2.6億千瓦,同比增長9.5%。中電聯秘書長郝英杰表示,預計今年下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左右,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10%-11%。若冬季出現長時段大范圍寒潮天氣,則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將可能突破11%。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電力供應緊張地區比上年增多。
《報告》顯示,預計到今年底,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及比重將有望首次超過煤電。“預計全年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1.8億千瓦左右,全國發電裝機總容量達23.7億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投產1.4億千瓦左右,合計達11.2億千瓦左右,占總裝機容量比重上升至47.3%,比2020年底提高2.5個百分點左右。”
電力供應方面,今年以來,受產能釋放幅度有限、進口煤配額有限等影響,電煤供應緊張,局部地區煤電企業庫存持續處于警戒狀態。部分地區天然氣氣源不足,迎峰度夏期間天然氣供應可能面臨毀約減供或斷供風險;同時,供應緊張推高發電用天然氣價格,致使氣電電價無法覆蓋耗氣邊際成本,企業缺乏動力鎖定后續氣源,加劇迎峰度夏電力保供壓力。
郝英杰指出,預計今年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部分地區高峰時段電力供應緊張,電力供應緊張的地區及程度超過上年。從需求端看,預計下半年電力消費需求將保持較快增長,迎峰度夏期間,高溫天氣將加大電力負荷峰谷差,為系統調峰帶來較大的挑戰。從供給端看,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機比重持續上升,電力系統時段性靈活性調節能力不足現象將進一步加劇;西南等部分地區電煤供應偏緊,制約煤電機組的發電能力;部分地區天然氣供應緊張將影響氣電機組頂峰發電能力。
郝英杰進一步指出,從各區域的供需平衡情況看,預計華中、南方區域用電高峰時段電力供需緊張,南方區域形勢尤為嚴峻;華北、華東區域電力供需基本平衡;東北、西北電力供需平衡有余。
針對當前發電燃料供應、電力企業可持續發展等問題,郝英杰建議:“統籌利用好各類機組的頂峰發電能力,充分發揮區域間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完善電力需求側管理,科學做好有序用電,充分發揮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提升網源協調水平,加快推進電網度夏工程建設,補強電網結構,提升電網供電能力。”
在強化發電燃料供應保障方面,《報告》指出,應繼續加大電煤保供力度,進一步加強電煤調運工作。加大對陜西、山西、貴州、四川、新疆等北方煤源和鐵路運力協調力度。保障天然氣供應,督促天然氣銷售企業和管網企業加強發電用氣保障,加快制定天然氣價格與發電價格聯動機制細則,根據氣價變化情況,及時疏導氣電發電成本,保障電力安全供應。建立天然氣預測預警機制,完善天然氣保供預案。
據了解,在電價接連下降、燃料價格高企等多重壓力下,電力企業經營形勢日益嚴峻。為此,郝英杰建議,要加快推進建立市場化電價形成機制。“鞏固和完善輸配電成本監審和定價機制;深入研究成本傳導關系,形成有利于成本疏導的多市場價格耦合機制;健全市場化交易機制,提高價值識別能力和價格發現能力,以最低成本落地市場化解決方案。根據上游燃料市場價格波動調整政府定價的燃煤上網基準價及目錄銷售電價,將電、煤兩個市場更加靈活的關聯起來,抵御市場風險。建立新型儲能價格機制,推動新能源及相關儲能產業發展。”
“建議將保障國計民生的煤電企業列入重點保障企業名單范圍,維持煤電企業存量信貸規模。此外,加大解決新能源發電補貼拖欠力度,盡快解決補貼拖欠問題。”郝英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