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嫩模一级不卡毛片,小黄片在线免费观看,国产一级特黄AA级特黄裸毛片,精品亚洲AV无码国产二三区久久

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 煤炭行業面臨系統性挑戰
來源: 中國經濟時報 發布時間: 2021-03-31
  能源是經濟發展的命脈。
  當前,煤炭依然是我國的主要能源。近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指出,“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要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控制化石能源總量,著力提高利用效能,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煤炭行業面臨系統性挑戰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原煤產量同比增速在疫情低基數的基礎上大概率會超過2020年,不排除實現較高增速的可能。原煤產量增速在后四年降下來,甚至是零增長的壓力非常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研究員周健奇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數據顯示,今年1-2月,我國原煤產量同比增幅高達25%。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近日發布的《2020煤炭行業發展年度報告》,預計我國2025年的原煤產量將控制在41億噸左右。
  周健奇認為,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引領的我國能源革命在“十四五”期間加速推進,煤炭行業面臨系統性挑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煤炭生產側產能過剩。2020年,我國工業產能利用率從一季度的67.3%恢復至全年的74.5%,但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的產能利用率從一季度的65%僅恢復至全年的69.8%。后者的產能利用率在去年一季度僅比工業平均水平低2.5個百分點,可全年卻低了4.7個百分點。這也反映出我國煤炭產能過剩問題依然存在的矛盾,預計“十四五”期間的產能過剩問題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會更為凸顯。
  二是煤炭供應模式不適應高質量發展新需求。在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市場對煤炭精益供應模式轉型的要求更為迫切。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促進下,國內煤炭市場供需結構的根本性改變將在“十四五”期間更為顯著,實現精益供應是煤炭供給側市場主體參與市場競爭的必然選擇。
  三是國有煤炭企業改革任務重。產業轉型的實施主體是企業,國有煤炭企業的轉型與國企改革密不可分。近年來,國有煤企的規模整體以擴大為主,地理分布越來越向三西地區集中。改革的難度和風險也在相應提升。
  《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顯示,2019年,中國煤炭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為57.7%。煤炭在我國能源產業結構中的主導位置短期內無法改變,這無疑增加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難度。
  行業內部新陳代謝不能停止
  煤炭是基礎性能源,我國煤炭產業規模未來依然很大,變革綜合體現為發展模式變革,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煤炭精益供應是關鍵。一方面,供給側供應的煤炭與客戶需求相匹配,確保在需要的時間、按需要的數量送到指定的地點;另一方面,煤炭供應還要與新能源供應相匹配,共同保障能源安全,市場資源配置更趨合理和高效。
  在周健奇看來,碳達峰、碳中和會在給煤炭等化石能源行業帶來壓力的同時,也會帶來機遇。
  第一是市場對煤炭精益供應的服務需求升級,將促進服務細分,帶動煤炭供應鏈管理的相關服務業專業化發展,例如煤炭庫存服務、加工服務等。
  第二是新能源較快發展,有助于盤活煤炭企業的屋頂、工廠等大量閑置資源,也有助于具有較高素質和技能水平的職工在新能源領域再就業。煤炭企業所在地,很多都擁有非常好的陽光資源,可以將閑置的屋頂、制造廠再利用,發揮產業大軍優勢,積極向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領域轉型。這種轉型是煤炭企業轉型發展的切實可行路徑,同時也利于傳統能源與新能源的精益供應。
  記者了解到,有的地方在謀劃“十四五”規劃時,還在醞釀一些高碳發展的項目。這對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帶來了怎樣的壓力?
  對此問題,周健奇表示,在某些地區、某些時段,煤炭供應趨緊的情況是存在的。而且,高碳項目對地方經濟具有不小的投資拉動效應。地方應提升風險意識,以減排目標為導向,重新考量高碳項目的規劃。同時,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并不意味著不發展,行業內部的新陳代謝也不能停止。
  “真正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符合高質量發展需求,滿足現代煤炭產業體系建設要求的煤炭項目還是需要的。但高碳項目不能再高排放,而是要通過技術創新和精益供應,實現消費的低碳化。這也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周健奇進一步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