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國家能源局召開例行發布會,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李福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市場監管司副司長趙國宏,分別就上半年能源形勢和可再生能源并網運行情況等內容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副司長樊劍英主持。
發布會上,李福龍表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進展。能源行業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在保供應、提質量、強弱項、穩增長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上半年,我國能源供給保障能力不斷提升,全國原油產量9539萬噸,扭轉了近三年下滑態勢。全國累計新增電力裝機4074萬千瓦,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增量的58.4%。在嚴格控制新增煤電裝機的同時,我國電力系統頂峰發電能力得以增強,已明確2873萬千瓦煤電應急調峰儲備電源。
此外,會議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成效顯著,棄水棄風棄光狀況持續緩解。全國棄風率4.7%,同比下降4.0個百分點;棄光率2.4%,同比下降1.2個百分點。
能源供給保障能力不斷提升補短板改善民生水平
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進展,能源供給保障能力不斷提升, 能源補短板力度持續加大,能源民生保障持續改善。
供給保障方面,我國油氣增儲上產取得積極進展。企業、重點省份油氣增儲上產責任進一步壓實,穩油增氣的資源基礎得以夯實。上半年,全國原油產量9539萬噸,同比增長0.8%,扭轉了近三年下滑態勢;天然氣產量864.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3%。此外,我國成品油質量升級穩步實施。1月1日起,全國全面供應國六標準車用汽柴油,實現車用柴油、普通柴油和部分船舶用油并軌。上半年,國六標準油品供應工作完成平穩過渡,成品油供應充足,市場運行平穩。
電力供應平穩有序。上半年,全國累計新增電力裝機4074萬千瓦。其中,水電182萬千瓦,風電909萬千瓦,光伏發電1140萬千瓦,核電125萬千瓦,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增量的58.4%。
發展規劃司司長李福龍
煤炭去產能和優產能同步推進。按照關閉一批、產能置換一批、升級改造一批的原則分類處置年產30萬噸以下煤礦,有序核準開工大中型現代化煤礦。李福龍強調,在嚴格控制新增煤電裝機的同時,已明確2873萬千瓦煤電應急調峰儲備電源,增強電力系統的頂峰發電能力。
據介紹,上半年我國能源補短板力度持續加大。其中,補短板領域投資大幅增長。油氣開采業投資同比增長34.1%,較去年同期加快31.3個百分點。可再生能源發電投資同比增長36.3%。安排北方12個省(區、市)應急儲氣能力建設專項投資20億元。此外,一批補短板示范項目建設加快。第一批燃氣輪機創新發展示范項目啟動實施。“華龍一號”和高溫氣冷堆技術的首堆示范工程開工建設。數據顯示,能源行業投資對全社會投資的貢獻上升。上半年,能源行業累計投資同比增長1.9%,占全國固定投資比重從前2月的3.6%提高到4.5%。
“為確保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在年底前完成,2019年農網改造升級中央預算內投資140億元,其中,‘三區三州’中央預算內投資90.8億元,比去年增長48.6%。”李福龍表示,2019年能源民生保障持續改善。除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外,北方清潔取暖穩妥推進,正在充分挖掘現役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潛力,發展一批背壓熱電機組;積極推廣清潔供暖先進模式,大力發展農村生物質能供暖,因地制宜推進地熱供暖重點項目建設。此外,“十三五”第二批光伏扶貧項目計劃167萬千瓦啟動實施,建成后惠及貧困戶30萬戶。
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深入推進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成效顯著
“截止6月底,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發電裝機中,非化石能源裝機占比達37.2%,比去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占比27.3%,比去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海陽核電2號機組建成投產,山東榮成、福建漳州和廣東太平嶺核電項目經國務院核準,金沙江拉哇水電站開工建設。第一批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公布。”據李福龍介紹,在非化石能源發電比重持續提升的同時,我國電能替代深入推進。上半年,全國累計完成電能替代量約980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2.9%。截至6月底,累計建成充電樁100.2萬個,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網絡。
上半年,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持續擴大,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顯著提高。截至6月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7.5億千瓦,同比增長9.5%。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887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同時,棄水棄風棄光狀況也得到了持續緩解,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成效顯著。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
據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介紹,上半年,國家能源局切實貫徹高質量發展和“放管服”改革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出臺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發布2018年度光伏發電市場環境監測評價、2019年風電投資監測預警;啟動全國新能源電力消納監測預警平臺,實現對全國分省區新能源消納情況按月監測、按季評估、按年預警;明確扎魯特-青州、青海海南州特高壓外送通道配套的可再生能源規模。
分析來看,相關政策措施已見成效。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棄風電量105億千瓦時,平均棄風率4.7%,同比下降4.0個百分點。棄風限電嚴重地區的形勢均有所好轉,其中新疆、甘肅、內蒙古棄風率同比分別下降12.0、10.4、8.5個百分點。全國棄光電量26億千瓦時,棄光率2.4%,同比下降1.2個百分點。棄光主要集中在新疆、甘肅,其中,新疆(不含兵團)棄光率11%,同比下降9.0個百分點;甘肅棄光率7%,同比下降4.4個百分點。
在介紹2019年光伏發電國家補貼競價工作相關情況時,李創軍表示,2019年擬納入國家競價補貼范圍的項目共計3921個,總裝機容量約2279萬千瓦,平均度電補貼0.0645元/千瓦時,平均電價降幅0.0817元/千瓦時,年補貼資金需求約17億元。“今年是實行光伏發電補貼競價工作的第一年。在有關各方共同努力下,本次補貼競價工作取得較好效果,建立了新機制、推動了補貼退坡、節約了補貼資金、保障了產業穩定發展。”下一步,國家能源局將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提早謀劃、及早安排明年的相關工作,推進光伏產業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
用電量增速5%怎么看?
上半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3.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0%,低于2018年全年用電增速。應如何看待這一變化?對此,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李福龍表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從注重增長的速度,轉變為注重增長的質量、效率和效益。“用電量從高速增長階段‘換擋’至當前的中速增長階段是必然趨勢。”
李福龍指出,5%的用電量增速雖然較去年有所回落,但仍然是近年來相對較高的一個增速。近年來,我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服務業比重持續提升,從2010年44.2%升至2018年52.2%。經濟結構發生的變化在電力消費方面表現得尤為明顯。
從用電結構看,上半年,三產和居民生活用電比重合計為31%,比去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二產用電比重為68%,較去年同期下降1.2個百分點。從貢獻率看,上半年,三產和居民生活用電合計上拉用電增長2.8個百分點,貢獻率為56.5%,比去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
從新舊動能的轉變看,上半年,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用電保持較快增長,如專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用電增速均超過或接近6%,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用電增長超過13%,帶動新興產業用電增長4.9%,高于制造業用電增速1.5個百分點。
從國際經驗來看,產業結構轉型、服務業比重提升的過程通常伴隨著用電增速下降,因此,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用電量從前些年的高速增長階段“換擋”至當前的中速增長階段是必然趨勢。“當然,受部分領域集中實施電能替代、極端天氣等因素影響,不排除個別年份用電增速會出現較大幅度波動的情況。”李福龍說。